原标题:智能机械化助力南部高速建设
高温湿热的隧道里,十多个工人冒着呛人的气味操作着机器开凿炮孔,水汽和尘土混在一起,昏暗灯光下的工人像是刚从泥土里钻出来,这是以前传统隧道施工的真实现场。
12月12日,正在施工的元绿高速阿扎河隧道、蔓金高速草果山隧道中,记者看到新引进的三臂凿岩台车、拱架架立台车彻底改变了隧道开挖方式,这些隧道里的“钢铁侠”在掘进速度和安全性上大显神威。
掌子面施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人工钻爆,通过人工钻设炮孔,埋设、引爆雷管,以实现隧道快速掘进施工。按照传统方法施工,一般1个掌子面施工需要将近20人左右,而钻进速度缓慢,钻孔效果对工人操作潜孔钻机的经验要求较高,不确定因素较多。
在阿扎河隧道和草果山隧道内,智能三臂凿岩台车取代了人力,只需要3名操作员在驾驶室内即可完成操作。台车由电脑进行炮孔定位,按下启动键,台车上的3只钻臂在液压机的带动下,迅速落到掌子面炮孔精确位置。5分钟金石碰撞的声音过后,3个笔直的炮孔便钻设完成,相对传统人工钻孔方式,大幅节省了打孔时间成本,超欠挖也被控制在了更小的范围,汗流浃背挖隧道的艰苦一去不复返。
阿扎河隧道是元绿高速两大控制性工程之一,长度9885米,隧道穿越红河断裂、哀牢山断裂,ⅳ级、ⅴ级围岩占比超过85%,地质条件复杂,施工难度大,安全风险较高。
传统方法施工,洞身开挖、支护、二衬混凝土浇筑等各工序都要采用人力进行,当前工期日趋紧张,为赶施工进度,便需增加作业强度和作业人数,由此导致的疲劳作业便会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,且一旦发生危险,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事故。
为决战决胜“能通全通”工程,推进智能机械化施工已迫在眉睫,通过“机械化换人、智能化减人”技术的不断探索,确保质量、安全、进度,进一步加快“能通全通”进程,云南建投集团不计成本推进县域高速“能通全通”工程目标实现,投入4000万元,计划引入21台智能隧道施工机械。目前,已有9台进入隧道投入使用,其中在元绿高速阿扎河隧道引进1辆三臂凿岩台车、1辆拱架架立台车,蔓金高速草果山隧道引进1台三臂凿岩台车,取代了大部分人力施工和隧道施工的高危工序。
“短时期来看,引进三臂凿岩台车等新设备是增加了成本投入。但是,一旦设备完成了推广使用,站在长远角度上看,节约的设备成本、人力投入、时间成本以及质量、安全等方方面面的成本,都将值回引进新设备的投入。项目公司既要算好工程建设的小账,也要算好公司发展的大账。”云南建投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文山在调研元绿高速阿扎河隧道时说道。
目前,2台三臂凿岩台车、1台拱架架立台车均已入洞施工。“通过引进新设备前后的分析对比,在围岩状况较好的前提下,机械化施工较传统施工每月进尺可增加52米。同时,操作平台距离隧道掌子面约13米,视野开阔,易于观察围岩变化情况,并且操作人员大幅减少,机械化施工相对于传统人工钻爆,定位更专,成孔质量更高,能有效控制‘少炮孔,多装药’现象及超欠挖量,既保证了施工质量也助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。”项目经理部技术部负责人张亚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元绿高速、蔓金高速引进智能化机械设备,加快项目建设进度,为隧道工程施工探寻了一种可行性强、安全高效的新模式。在未来,智能机械化施工将有望实现隧道施工工序全覆盖,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效益,引领智能化、机械化施工模式在隧道工程建设方面发挥巨大作用。(记者 杨会国)